唯有链强方能牌兴,唯有牌响才可链优,这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突围的底层逻辑。在济南东部的产业版图上,历城区也正以“链强牌兴”的发展理念,撬动产业升级的杠杆。
近日,一场为期两天的历城区园区重点项目观摩考察活动拉开帷幕。记者随队走访发现,这里的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等领域的产业沃土正呈现蓬勃生长的活力。
在各领域齐头并进的态势中,一批扎根在历城产业链的优质企业愈发亮眼,不仅锻造出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硬核”实力,更让历城在产业链深耕之路上的实践方向愈发清晰。
强链:
以技术自主筑实产业链 “安全底座”
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始于“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
历城深谙,“链强”的根基在于“链主”企业对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唯有突破“卡脖子”环节、建立自主标准,才能真正筑牢产业链的“硬核”根基。在济南国际陆港大厦,山东上远未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 SYWATER+BWT™锅炉水处理技术,正是“技术强链”的典型注脚。
作为济南国际陆港的地标建筑,济南陆港大厦智能化物流产业园是片区重要的商务办公配套功能载体。目前,项目已落位企业约140家,主要以贸易、物流、冷链、电商、教培等行业为主。入驻企业之一的上远未来水务,于2023年7月份正式将总部搬迁至济南国际陆港大厦,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总包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处理化学品公司。
将“实验室突破”与“工业化应用”紧密衔接,上远未来手握五大核心技术优势:掌握无磷耐超高温、超高压超支聚合物合成技术;掌握“OMA”浓度检测技术;掌握有机分子平行膜技术;拥有22.5MPa锅炉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药剂通过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权威认证,获得宁波海关无毒无害检测及欧盟ROHS、REACH双认证。
技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产业链的效益升级中。“这项技术解决了客户面临的给水pH偏低、蒸汽硅离子超标、炉水电导率超标等技术指标问题。”在案例展示中,上远未来董事长牛超向记者介绍,通过该项技术运用,客户的排污率从4%降至0.6%,水汽指标合格率实现100%,高压锅炉年节约费用达到559.8万元。
截至2024年,公司在专业化学品领域一共取得了专利34项,其中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8项,并同时自主研发了便携式氢电导率仪、便携式氧含量测定仪、锅炉水快速取样装置,上远&比沃特实验室更是拥有锅炉水冷壁的探伤分析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大型应用和分析装置。这一项项超高温、超高压的实验,将为进一步推动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无磷锅炉工艺助剂事业工业化应用普及持续助力。
延链:
以全球布局抢占价值链“高端蓝海”
产业链的延伸,绝非简单的“环节叠加”,而是通过“场景拓展+技术融合”实现“价值跃迁”。
历城区的“延链””智慧,在于引导企业跳出“本土生产、本土销售”的局限,以“中国智造”对接全球市场,在国际竞争中打造“历城品牌”,让产业链从“低端加工”向“高端服务”延伸。
走进山东耀华玻璃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仿佛踏入一座“玻璃科技博物馆”。俯瞰整个车间,从原片库存区开始,原片储存—自动化排版切割—自动磨边—自动清洗—钢化生产—4SG中空玻璃成品,生产设备成一线排列,全部工序智能化完成。
据了解,山东耀华玻璃有限公司始建于1985年,是高端建筑玻璃、家装玻璃与产业玻璃专业制造商,也是国内主要的深加工玻璃出口基地之一。
2022年,企业引进世界先进的李赛克(LiSEC)4SG 中空玻璃生产线,与前期已经投产的李赛克(LiSEC)玻璃深加工系统连线使用,实现了从智能原片仓储到产品下线的全自动作业。2024年公司又引进两条格拉司通(Glaston)4SG中空玻璃生产线。至今,公司已有3条全进口4SG中空玻璃生产线。
据了解,目前企业产品主要有三大类别:以低辐射节能LOW-E玻璃为主的单银、双银、三银中空玻璃,年产能约120万m²;以PVB和SGP中间层为主的夹层玻璃,年产能约150万m²;以优质浮法、超白基片为主的各种厚度、版面的钢化玻璃,年产能约500万㎡。此外,企业在特种玻璃,如高应力防火玻璃、高硼硅防火玻璃;在产业玻璃,如屏蔽门、生物检测柜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市场表现。
“我们的客户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1000多个货柜出口到世界各地。”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外许多标志性建筑都使用了山东耀华品牌的玻璃。比如,韩国京畿道宝马办公楼、平昌冬奥会场馆、巴林NECC新会展中心、赞比亚卢萨卡国际机场等,这些国际标志性建筑,都是“历城制造”对话世界的名片。
耀华玻璃的实践,正是历城区“延链”战略的缩影。产业链延伸的不仅是“出口半径”,更是“价值半径”,从卖“产品”到卖“标准”、卖“服务”,从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到跻身价值链中高端,这正是历城制造业“走出去”的进阶方向。
聚链:
以智能协同激活产业生态“乘数效应”
产业链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生态协同力”。
历城区的“聚链”逻辑,是以“链主企业”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共生、效率共享”的产业集群,让单个企业的“强”转化为整个产业链的“优”,进而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梯队”。
在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温度常年控制在28℃的恒温环境、390台室内变频射流机组、90台室外机组、42台工业风扇等设备通过智能化联动系统实现精准调控,为高品质生产保驾护航。这一细节背后,是邦德激光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打造的全球领先激光装备智造基地。
2024年,历时14个月打造的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智能工厂正式启用,标志着邦德激光在先进智能制造领域迈出跨越性一步,是邦德激光布局未来、加速全球扩张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邦德激光智能工厂总体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全面实行流水线或单元化生产。另设研发试制基地,负责激光加工设备的全方位研发、测试;高标准建设超洁净车间,承载核心部件如激光器、激光头的研发、生产。这种用“智能化+规模化”定义激光装备产业的“效率天花板”,也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了“技术共享、产能协同”的平台。
同样在产业链上聚焦智慧化发展的企业,还有山东雷德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首家将门窗智慧化工厂落地的企业,雷德数控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铝门窗智能化生产线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助力门窗品牌打造“黑灯工厂”。
什么是“黑灯工厂”?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开灯就能工作的工厂。它几乎不需要人工操作,因为整个流水线实现了机器的全自动运行。雷德数控智能生产线采用智能激光锯铣中心、智能加工中心、智能双头端面铣、工业机器人、智能分拣线及齐套系统进行协同作业,型材不落地,0周转,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模式。
2020年至024年,雷德数控家装门窗智能生产线连续五年全国销量第一,已助力多家门窗企业实现质变——降低管理费用70%、降低人工成本60%、提高生产效率6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历城模式:
产业高端突围的“微观范本”
从“强链”的技术自主,到“延链”的全球布局,再到“聚链”的生态协同,历城区的产业进阶之路,本质上是济南制造业“向创新要动力、向全球要市场、向生态要效率”的缩影。
上远未来的技术突破、耀华玻璃的全球品牌、邦德激光的智能标杆、雷德数控的行业赋能,这些优质企业不仅是历城产业集群的“璀璨明珠”,更代表着济南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型的坚定步伐。
当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时代命题,历城区的实践给出了清晰答案:
产业链的“强”,是技术自主、安全可控的“硬实力”;品牌的“兴”,是全球认可、价值引领的“软实力”。当“链”与“牌”相互赋能,便能催生出区域经济的新动能。
诺加配资,配资平台哪家正规,可米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