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我的一篇文章中,从我对东南亚咖啡加盐,一位朋友留言谈到了东南亚咖啡重口味的特点,然后又留言谈到了东南亚的一个神奇饮料美禄,我觉得这挺新鲜的一个话题,所以就再写一篇文章聊一聊。
这位朋友留言说:“……在此我跳出咖啡范畴,聊聊东南亚另一种神奇的饮料:美禄Milo。 从根源上讲,这是雀巢公司推出的一款纯工业化的冲泡饮料,但是基于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原因,美禄成为了东南亚多个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国民饮料,其社会文化符号地位早已远超其本身…
当然,这款饮料注定就非常“东南亚”,他的口味很简单粗暴:浓郁口甜巧克力。他们甚至发明了一种根本不能令人理解的调制方案:美禄恐龙,做法非常简单,先泡一杯冰美禄,然后再把大量粉状美禄堆在饮料上直到形成一座小山。
丝毫不在意你的糖尿病风险。 如果大家尝试过袋装奶茶(印度拉茶的变种,广泛可见于泛东南亚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就会发现整个东南亚的饮料体系其实都在走着和文中的咖啡一样的路线:大量冰+大量糖+大量奶。
……事实上,这些地区都处在同一纬度线范围。 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地理永远是文化之母。”
非常感激我的读者朋友打这么多字,并扩大了我们的视角,今天我就聊聊美禄。
展开剩余76%说句题外话,我这篇文章也是介绍和咖啡有关的一些产品的饮品文化,并不是广告,有些朋友一看到我文章中提及某个品牌,就认为是做广告。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商品社会,周围除了树木和空气没有品牌,似乎很难找出没有品牌的东西,更不要说关于饮料,所以提及品牌,也是难以避免的。
并且,我们看文章,总是需要实践,而我们不可能都去云南山上咖啡田里采摘咖啡豆,然后用原始的烘焙方式烘焙研磨,然后再用石锅烹煮,否则我们必然要涉及到一系列品牌,我也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性价比高的好品牌,这并不是广告,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我的朋友们踩坑。
言归正传。美禄(Milo) 是雀巢公司(Nestlé)于 1934年 在澳大利亚推出的一款 巧克力麦芽营养饮料,主要成分包括麦芽提取物(提供独特焦香风味)、可可粉(巧克力味来源)、牛奶固体(增加奶香)、糖(东南亚版本通常更甜)、维生素 & 矿物质(如铁、钙、维生素B群)。
它在全球多个国家销售,其实我国也有,但是至少我身边很少看到有人喝,但在 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美禄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 国民记忆、文化符号,甚至发展出了独特的饮用方式。
我曾经以为美禄和麦乳精类似甚至是同一种类型的饮料,结果认真了解了一下,做了一下对比,发现差别还是挺大的:
这就难免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美禄在我国其实很容易购买,某宝上就有,但很少被提及,而在东南亚却能广受欢迎?我觉得主因是其甜味至上,完美契合东南亚口味。
而且,东南亚版本的美禄 比原版更甜,符合当地人嗜糖的饮食习惯。在高温环境下,甜味能快速补充能量,因此美禄常被当作 运动后饮品 或 学生早餐。
在常年30℃+的天气里,冰美禄(Milo Ais) 是最受欢迎的喝法。甚至衍生出 “美禄恐龙”(Milo Dinosaur)——冰美禄上撒满干美禄粉,形成一座“巧克力山”,甜度爆表!
除了麦乳精,我们还喝过可可粉和阿华田,阿华田我觉得还能接受,但是可可粉确实。。至少我不太容易接受。
如果您喝过麦乳精,又喝过可可粉,那么美禄就可以理解为二者的混合物,下面是三者的简单比较;
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东南亚的饮料都这么甜?为什么冰饮是绝对主流?为什么奶制品(炼乳、淡奶、椰奶)无处不在?
在我之前文章中,其实也给出了答案:这是高温高湿环境的生存策略,首先糖分=快速能量:热带地区代谢快,高糖饮食能迅速补充血糖。其次,冰饮=降温必需:30℃+的天气让常温饮料失去吸引力。最后,奶制品=蛋白质补充:历史上乳糖不耐受普遍,炼乳和椰奶成为替代品。
在东南亚,甜味不仅是味觉需求,更是心理慰藉。炎热的天气让人渴望即时满足,而高糖高冰的饮品正好提供这种快感。
这种味觉体系并非偶然,而是地理、历史、生理需求的共同结果。如果你去东南亚,不妨放下健康饮食的执念,尝试一杯Milo Dinosaur,或者来一口咸咖啡,体验最地道的热带味觉狂欢。
毕竟,在赤道附近,甜才是王道。
发布于:四川省诺加配资,配资平台哪家正规,可米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